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丧亲章第十八
朱熹说:“盖经之首,统论孝之终始。中乃敷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之孝,而其末结之曰:‘故自天子以下,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其首尾相应,次第相承,文势连属,脉络通贯,同是一时之言,无可疑者,而后人妄分为六七章。又增‘子曰’,及引《诗》、《书》之文,以杂乎其间,使其文句分断间隔,而读者不复得见圣言全体大义,为害不细。故今定此六七章者合为一章,而删去‘子曰’者二,引《书》者一,引《诗》者四,凡六十一字,以复经文之旧。其传文之失,又别论之。”
这是朱熹大胆地怀疑后,做出的“创新”之举。在此以前无人道,也无人敢道,且无人会想到这样道。朱熹这种做法内在的逻辑,就像他对于《大学》的做法一样,是一以贯之的,即是分成为两部分,一是分出“经”的部分,再是分出解释“经”的传的部分。
笔者突然想起顾颉刚说的话:“朱熹,对于古经确有创见。他眼光犀利,能把古书中的矛盾发掘出来。唐代大儒只是调和了一番。宋代朱熹看到其中的矛盾,并且自己重新作注解,成立新说。成立了宋学,发生了宋学对于汉学派的对立。”(何启君整理《顾颉刚讲史录》)这段话可供我们从正反两面来体味之。
至此,我们来读朱熹在《孝经刊误》第一节后面写下的一段按语,就觉得有味道了:
此一节,夫子、曾子问答之言,而曾子门人之所记也。疑所谓《孝经》者,其本文乃《孝经》之传也。窃尝考之,传文固多傅会,其经文亦不免有离失增加之失。顾自汉以来,诸儒传诵,莫觉其非,至或以为孔子所自著,则又可笑之尤者。
我们还要评说的是,朱熹的读书得间、读书的怀疑精神是值得钦佩的,而朱熹这一《孝经刊误》的做法在《孝经》的研究历史上也具有重大的影响。自唐玄宗注《孝经》以后,此“花”便独秀,而其他的《孝经》著作便被淡化了。朱熹《孝经刊误》重新开出一条新路子来,带出一片新气象来。
不过,历史上乃至于今人对朱熹的做法也有不同的看法:一是赞赏的,或进而继承此路子前行的,此不乏其人。如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说:“抱遗经于千载之后,而能卓然悟疑辨惑,非豪杰特起独立之士,何以及此?后学所不敢仿效,而亦不敢拟议也。”
一是不赞赏的,并反对的,更是不乏其人。这一派主要理由是认为朱熹仅凭主观意见来改变《孝经》。如清代毛奇龄《孝经问》,设对门人张燧问,从十个方面驳斥朱熹《孝经刊误》和吴澄《孝经定本》,指出《孝经》非伪书,刘炫也没有伪造《孝经》,批评朱熹、吴澄删经之弊。又如魏源《孝经集传叙》说:“后人或浅近视之,于《孝经》之中又裂分经、传,加以删削,与《大学》补传改本同失,而《孝经》之谊几亡。”我们认为朱熹的改编《孝经》是缺乏根据的,不该盲从他。确实,对于元典怀疑可以,但关键要拿出证据来,而在这方面朱熹显得证据不足、缺乏证据;不仅如此,还只依据私见便进行删削变动元典,更是一种破坏性的做法了。
《孝经刊误》正因为是朱熹所作,故影响深远,甚至于元明清几代。此后如元代吴澄继承之作《孝经定本》,元之董鼎作《孝经大义》、朱申之作《孝经句读》,明代江元祚《孝经汇注》以及清代周春于《孝经》之作等等,都是承朱熹的理念和做法而一脉延展出来的。当然若要从积极的方面看,那么此中也有促进,那便是如前所说,因为司马光、范祖禹等的古文《孝经》的研究,加上朱熹的古文《孝经》的影响,使得古文《孝经》的生命在唐以后的衰微下,得到了一度的提振。
帝王·《孝经》·注讲书传(1)
皇家与《孝经》的关系一直是亲密无间的,无论是天下太平的时代,如汉、唐、宋等朝代,《孝经》是热热闹闹的时代;无论是魏晋南北朝或者是蒙元那样的时代,《孝经》也照样不寂寞;因为统治者都知道《孝经》所能起到的作用与价值。
皇家在做法上除了政策上的奖励、激励以外,比如教学科举、确立学官、选拔人才、考核官吏、营造社会风气以外,他们自己又做了些什么呢?翻开历史,中国古代的帝王对《孝经》特别重视,或亲自注解,或亲自听讲,或亲自宣讲,或亲自书写,或亲自传扬,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有些我们在前文已经说到,一些在后文还会讲到。这里再举出些例子,集中地观察这一突出的历史现象,以及可以深思这一现象背后的道理。
1。 帝王们重视《孝经》
历史上许多帝王都高度重视《孝经》,这是很突出的。比如从几个开国皇帝来说,隋文帝杨坚建国时,就接受苏威的进言,“唯读《孝经》一卷,足可立身治国”,将《孝经》立于国学,颁行天下,要求官吏诵读。此也影响后来的隋炀帝杨广,他也下诏:“孝悌有闻,人伦之本;德行敦厚,立身之基。”
又如唐高祖李渊曾下诏:“民禀五常,仁义斯重;士有百行,孝敬为先。”唐代从高祖开始就重视提倡《孝经》,宣扬孝道。
宋太祖赵匡胤在征战之中,还不忘记召见太原孝子刘孝忠,予以慰谕。此也深刻影响了后来宋代的皇帝对于“孝治”的重视。
明太祖朱元璋称《孝经》为“孔子明帝王治天下之大经*,以垂万世”。下诏令各地荐举孝弟力田之士,令府州县正官以礼遣送孝廉之士至于京师,但严格禁止“割股卧冰”等有伤身体的行为。明朝各皇帝几乎每年都旌奖孝义之家。(参见汪受宽《孝经译注》)我们再看看帝王们在其他方面的情况。
2。 帝王们不断注解《孝经》
传说战国初期魏文侯注《孝经》,也许是帝王注《孝经》的肇始者。虽然还不被学者都认可,但是毕竟也是一个珍贵的历史片段。
如果根据确凿的记载,那么帝王对《孝经》撰作注解的很多。有记载的,除了唐玄宗的《孝经注》外,又如东晋元帝著有《孝经传》,东晋孝武帝有《总明馆孝经讲义》,梁武帝著有《孝经义疏》,梁简文帝也有《孝经义疏》,北魏孝明帝有《孝经义记》等。北魏孝文帝还命令把《孝经》翻译为鲜卑语,唐魏征在《隋书·经籍志》里有记载:“魏氏迁洛,未达华语,孝文帝命侯伏侯可悉陵,以夷言译《孝经》之旨,教于国人,谓之《国语孝经》。”
再看清代,世祖顺治、圣祖康熙、世宗雍正都亲自注释过《孝经》。
比如顺治十三年(1656年),顺治皇帝撰成《御注孝经》一卷,“约一万余言,用石台本,不用孔安国本,息今文、古文门户之见也;亦不用朱子《刊误》本,杜改经之渐也。义必精粹,而词无深隐,期家喻户晓也。”(《四库全书总目》)
在顺治、康熙年间,朝廷还命令儒臣编纂了《孝经衍义》一百卷,镂板颁行。
清代世宗于雍正五年(1727年)自己亲撰《钦定译孝经》,并完成《御纂孝经集注》一卷,此“指授儒臣,精为简汰,刊其糟粕,存其菁华”。在《御纂孝经集注序文》中有云:“朕乃命专译经文以便诵习。夫《孝经》一书,词简义畅,可不烦注解而自明。诚使内外臣庶,父以教其子,师以教其徒,口讽其文,心知其理,身践其事。为士大夫者能资孝作忠,扬名显亲;为庶人者能谨身节用,竭力致养;家庭务敦于本行,闾里胥向于淳风。如此则亲逊成化,和气薰,跻比户可封之俗,是朕之厚望也。”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帝王·《孝经》·注讲书传(2)
这段话就是皇帝的心里话,也代表了所有的皇帝的内心想法,通过对《孝经》的传扬与实践,可以改变社会风气,达到和谐,巩固自己的王朝统治。清代国子监之书籍有康熙帝钦定《孝经衍义》,而雍正的《御纂孝经集注序文》也随时印行供教学之需。
3。 抓紧对后代的《孝经》教育
汉宣帝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还选择疏广用《孝经》向皇子教授。梁武帝甚至亲撰《孝经义疏》,还令师傅为年仅三岁的昭明太子讲授《孝经》。陈文帝、宣帝、后主时都曾诏令东宫讲《孝经》,如此等等,用心良苦。
4。 帝王还热衷于宣讲或听讲《孝经》
一种做法是请学者、官员到宫殿里来讲《孝经》,如汉代有个叫王立的,官太史令。“王允奏曰:‘太史令王立说《孝经》六隐事,能消绝奸邪。’常以良日,允与立入为帝诵《孝经》一章。以丈二竹簟,画九宫其上,随日时而出入焉。及允被害,乃不复行也。”(丁晏《两汉三国学案》)又如史载,唐太宗在贞观十四年三月还亲自到国子学,听祭酒孔颖达讲《孝经》。宋仁宗赵祯就曾召集辅臣到崇政殿观讲《孝经》。
另外一种是自己宣讲,魏晋六朝时期,如晋代穆帝、晋代武帝;宋武帝、宋文帝;梁武帝;北魏宣武帝、孝明帝等都曾经亲自讲《孝经》。皇帝宣讲《孝经》的场面也有记载,如晋孝武帝的宣讲,《南朝宋会要》云:“孝武宁康三年九月九日,帝讲《孝经》。仆射谢安侍坐,尚书陆纳侍讲,侍中汴耽执读,黄门侍郎谢石、吏部郎袁宏执经,车武子与丹阳尹王混摘句。时论荣之。”
再有一种情况是让皇太子宣讲《孝经》,如晋代武帝、惠帝,陈文帝、宣帝、后主等都曾经诏令太子讲《孝经》。(参见朱明勋《论魏晋六朝时期的〈孝经〉研究》)有意思的是,南朝一些帝王不仅亲自注释和宣讲《孝经》,还出现太子、诸王乃至群臣亦时时*讨论《孝经》的现象。梁武帝还创设《孝经》事?
末日审判者 玄欲 碎在卷宗里的玫瑰 塞拉的符咒 百家讲坛:道光皇帝 禁区潜入者 你有一个沈流景 姬的时代 鲁宾逊漂流记 陌生女友 我的哭声无人听见 观测站日常(双性) 桃红床的故事 阴阳宅风水 拆掉思维里的墙 走肉行尸 飞扬-比天空还远的季节 中国热 僵尸少年修仙记 杜拉拉职场潜规则
...
穿越成修真世界的一个废柴,那还修你妹的真?一道七彩霞光之后,杨真直接吊炸天了!他看过的功法,直接满品满级,学都学不完!他炼制的丹药,不但起死回生,还能青春永驻!他锻造的武器,上打神王大帝,下捅黄泉幽狱,每一件都让天地颤栗,让神魔退避!我杨真从不装逼,因为我真牛的一批!一群542062672(已满)二群...
这小小的四合院,住着一群租房客,而陈阳则是房东。...
一个本来庸才的学生,在一次奇遇后,居然成为傲世天才,他发现自己的身世居然是而后面还有天大的阴谋...
军少娇宠未来大小姐由作者绵绵妙创作全本作品该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难得的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好书919言情小说免费提供军少娇宠未来大小姐全文无弹窗的纯文字在线阅读。...
为了救一个小女孩,刚刚毕业的萧奇博士,从美国穿越回了八年前的中国,回到了自己的高中时代。重生之后,萧奇紧接着要做的,就是要帮忙性格淡然又才华出众的父亲,至少从副科级小官连升七级,青云直上,坐到副省级高官的位置,才不枉费了父亲一辈子的正直和善良。对于前世辜负和错过的女孩子,萧奇也下了决心,一定要努力给予她们幸福,不要...